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样本”,离不开城市精神的追根溯源和传承塑造。上海市标中的沙船与上海城市起源、城市文脉和海派文化传承、“五个中心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兴起,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匆忙脚步中逐渐被遗忘。
“沙船”的历史鲜为人知,其非遗价值没有很好的挖掘和保护。元朝初期上海崇明人率先成功开辟中国最早的南粮北运的海上航线,并组织“造平底海船六十艘”,将粮食从太仓刘家港运至天津界河口。崇明漕运的创建带动了元朝太仓上海世界贸易航运基地的诞生和上海立城,开启了中国乃至世界海洋运输的新时代。如今因缺少系统的沙船非遗挖掘、保护和宣传,尤其是未纳入上海非遗保护名单,沙船的历史鲜有人知,公众的认知停留于“百年历史看上海”,切断了上海城市悠久的文脉。
上海缺少能代表城市个性和城市精神的形象符号。码头文化、石库门文化甚至魔都等五花八门,就是体现不出上海独有的城市精神象征。于此同时,上海城市形象的宣传推广和场景应用相对薄弱,形象不鲜明、缺少辨识度、甚至认同度,代表上海特色的旅游宣传品、纪念品少,上海文旅创新的非遗元素转化应用日趋捉襟见肘。
为此,建议提升沙船非遗保护能级,讲好非遗故事,提升沙船的内涵价值,将其作为城市形象符号,推动上海特色城市推广和文旅产业创新。
要系统编制沙船非遗保护计划,联合高校、研究机构、地方志以及崇明、闵行、嘉定、青浦、松江等相关区进行历史文化研究、民间传说收集、相关现场遗迹考证和沙船非遗数据库建设,全面挖掘、系统整理沙船非遗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
要从沙船通江达海、勇立潮头、奋发向上、面向世界、开放多元、兼容并蓄、求变求新的特质中寻找精神标识,全面体现上海“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和“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以连续性讲好沙船与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历史渊源和城市文脉故事,以创新性讲好沙船与上海“四大品牌”的传承关系故事,以和平性讲好沙船与中国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关系故事,以包容性讲好沙船与上海城市精神的内在映射故事,系统体现沙船赋予城市文脉的精神底色。
要推动上海国际形象的顶层设计。建议把沙船作为上海国际形象和城市名片,在世界文化交流、外交活动、对外宣传、一带一路国家活动中宣传。着力塑造上海“沙船”文旅IP形象,加快构建文旅特色产业链,逐步开发可观赏、可阅读、可体验、可触摸、可品尝、可互动、可购买的上海城市IP系列,形成上海城市形象的特色文旅产业链。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图文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