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人物

一手抓科技攻关一手抓转化应用贵州点燃创新之火

时间:2024-07-18 10:24 来源:新华网 阅读量:7930   

一手抓科技攻关,一手抓转化应用——

点燃创新之火

要求贵州中低品位碳酸锰矿清洁高效采矿技术及装备,实现回采率大于90%,实现贫化率降低35%以上,形成选冶锰渣充填技术1套,并提出第三方技术经济性评价报告……这是省科技厅于今年5月最新发布的贵州省中低品位碳酸锰矿高效采选冶技术榜单。

一张A4纸内容的榜单,凝结的却是3年的心血——每一项指标,都经历了企业走访、省内外专家咨询论证、行业龙头企业产业化探讨等多个环节,最终凝练而来,供省内重点企业联合省内外优强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团队参与揭榜攻关技术难题。

2017年以来,这样的榜单,贵州共发布12批31个,立项实施23个重大科技项目,资助经费1.86亿元。

今年3月召开的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强调,要聚焦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一手抓有基础有优势的科技攻关、一手抓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健全“揭榜挂帅”等机制,推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加快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

贵州深化“产学研用”协同联动,让科技人才“放开手脚”创新创造,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在贵州落地转化。

创新开路 攻克技术难题

“设定的指标,不能伸手就能‘够到’,而是要努力‘跳一跳’才能实现——需要符合实际并具有先进性。”省科技厅重大项目处朱琳介绍,榜单设定的指标并不是“实验室指标”,而是经过省内外专家论证,可参考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的指标。

贵州是中国三大锰矿集中产区之一,碳酸锰矿资源丰富,但受原矿品位低、杂质含量高、开采条件复杂等因素制约,存在储采比失调、选冶难度大、锰渣产生量大、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

朱琳告诉记者,新发布的技术榜单关键在于立足锰渣“源头减量”要解决的问题,研发采选充一体化绿色高效开发技术及装备,提高回采率及锰精矿品位,建成示范生产线,产品制备成本与进口高品位矿制备同类产品成本相当。

盯住关键环节关键领域突破,贵州科技创新“开路”,加快推动“富矿精开”。

盘江矿区地质构造异常复杂,采煤工作面长度短、推进快,导致辅助运输线路延伸或迁移频繁,煤矿巷道坡度大、转弯多,辅助运输种类多样,使用人员多、效率低、安全隐患突出。

“智能化是煤矿实现高产高效的必由之路!”省煤矿院总经理周东平介绍,贵州能源集团联合中国矿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常州科研试制中心等单位“揭榜挂帅”,申报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复杂地质条件煤矿辅助运输机器人”、省科技厅重大专项“基于工业互联网的煤矿智能采掘技术”。

系列成果落地,矿区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如今,山脚树矿已建成井下5G无线通讯系统、信息基础设施、地质保障、精确定位等,实现煤矿辅助运输机器人井下短距离自动避障和无人驾驶功能。

通过“揭榜挂帅”技术榜单的实施,贵州能源集团智能化综采工作面较普通综采工作面作业人数可减少50%以上,采煤工作面月平均推进度可提高20至30米,最高月推进度达200米。煤矿生产辅助系统和采煤工作面共减少或转岗相关作业人员约1200人,每年减少人工成本近1亿元,推进煤矿实现“少人化、无人化”发展。

而为了协同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省科技厅以“一图三清单”模式,编制重点产业创新图谱,完成11组15个优势矿种“富矿精开”产业链创新图谱编制工作,建立面向全国的科技成果、科技平台、科技人才等创新资源库,并进行动态更新。

赋权改革 激发创新活力

今年上半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302.19亿元,同比增长达77.62%。

“研发人员是自己科研成果转化的第一责任人。通过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能够把科技成果的使用权赋权给成果的研发人员个人,使其从中获取收益,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秦舒浩说。

2022年6月,该研究院“兴锂新能源-电解液添加剂”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试点项目,授予科研团队该职务科技成果,以及新产生的职务科技成果的长期使用权,使用时间为3年。

电解液是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之一,这一成果能够显著降低在锂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出现的硅碳负极的膨胀、收缩并及时消除循环过程中所产生的少量气泡等问题。

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其科研团队签订《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协议》,携手贵州兴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实施转化,建设一条年产5000吨电解液生产线。据悉,该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目前已完成设备基本调试。预计2026年,项目将实现新增销售收入6000万元,实现利税300万元。

根据协议,兴锂公司在科技成果转化盈利后的连续3年,产品所得利润的5%将作为收益返给研究院。赋权期间,该职务科技成果由科研团队自主转化,自负盈亏,研究院所获收益的70%现金奖励给团队。

该赋权成果完成人代表、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技术专家艾吉祥说,赋权科技成果的转化安排专项贷款和科技资金支持,“扶上马”又“送一程”,进一步激发了一线科研人员转化科技成果的积极性。

今年4月,六盘水师范学院孔德顺教授带领科研团队研发的煤矸石制取聚合铝铁联产白炭黑技术成果也实现了成功转让,刷新了该学院科技成果转化的历史纪录,为解决煤矸石堆积问题提供了新途径。

成果转化合作方贵州华耀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将先期支付500万元,企业运用专利成果投入生产后,学校及专利团队按产值比例分批提成5000万元。目前,公司正在办理相关手续,年处理5万吨的示范厂建设正加快推进中。

“推动更多先进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一环。”六盘水师范学院科研处处长严凯表示,产业“出题”,科技“答题”,学院将继续精准对接企业发展需求,找准行业发展关键问题,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搭建平台 推动成果转化

致力于碳中和领域里的细分行业——碳捕集技术的研发运用,李舟团队落地贵州,正是“科技入黔”的成果之一。

2023年3月,贵州绿色产业技术研究院提供300万元的项目经费,李舟团队提供技术,双方共同占股,以项目孵化的方式成立了贵州深碳科技有限公司。

“借助贵州绿色产业技术研究院这一平台,我们不仅了解了园区和企业的需求,便于双方进一步开展技术合作,还依托研究院提供的实验场地进行中试。”贵州深碳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舟表示,公司团队以南方科技大学先进碳捕集技术为内核,可为贵州传统资源型企业提供负碳解决方案。

作为贵州省人民政府与南方科技大学共建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贵州绿色产业技术研究院历经两年多时间,已完成办公场地与实验室场地建设任务,储备项目62个,引进院士团队3个,孵化科技型企业7家,涵盖了新能源、新材料、碳治理、生态环保、高端装备等诸多领域,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并成功搭建双碳技术研发平台,打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最后一公里”。

为推动实施“科技入黔”,7月9日,一场西北高校科技成果专场路演活动在贵州技术交易市场举行。现场,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8家单位对10项科技成果进行了路演。

这也是贵州技术交易市场今年5月启用以来组织的第7场科技创新资源与产业需求对接活动,旨在通过搭建科技创新融合的桥梁,促进更多省内外科技成果在黔落地转化。

“从研发到转化,再到孵化、产业化,科技成果转化需要技术交易市场这样更多的平台,不断汇聚科技成果和创新资源。”贵州省技术转移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赵斌说。

为此,贵州技术交易市场通过线上对接与线下走访,征集入库科技成果4000余项,促进高校、机构、企业交流与合作,市场活跃度不断提升。

不只是为全省各类创新主体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服务。为了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眼下,省科技厅正在研究起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改革措施、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新型研发机构、“科技副职、科技专员”等管理办法,旨在催生一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在贵州落地生根。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图文推荐

时尚人物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时尚人物-未经本站允许,禁止镜像及复制本站。投诉及建议联系邮箱:linghunposhui@163.com
Copyright ?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 时尚人物 www.ssrw.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30073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