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邗江区竹西社区内均为拆迁安置小区,目前服务人数4154户、9400多人,其中14周岁以下青少年儿童2300多人。近年来,作为家庭教育的延伸,竹西社区居民学校始终坚持以“共‘童’参与、共‘童’成长”为育人目标,聚焦儿童本位,发展儿童素养。社区学校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妇女儿童之家等基层文化阵地,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旨在培养“能思会想有行动”的社区小公民,倡导儿童参与社区建设的意识和行动自觉,从“童”享制度、“童”创空间、“童”心服务、“童”润文化四个方面推进共“童”成长理念。
据悉,在相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高质量协助完成了市委、市政府民生幸福工程50个重点项目之“儿童友好”实施计划,赢得了广泛赞誉和良好社会效应。竹西社区也获评江苏省优秀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实践营地、江苏省省级社区托育示范点、扬州市首批“儿童友好社区”、扬州市“三全”示范社区、扬州市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示范站点、扬州市爱心托育用人单位、扬州市爱心暑托班示范项目等儿童领域荣誉。
立足社区特色,“童”建友好制度
期间,社区居民和学校将对儿童的柔性关照渗透到儿童成长项目的各个环节中,把人文关怀落实到宣传教育的每个细微处。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类别的儿童,以“儿童参与+社区联动+共建共享”的方式,整合链接资源,创新主题形式,将竹西特色融入制度建设中,形成特有的儿童教育友好品牌项目。
成立竹西社区特色教育品牌建设领导工作小组,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运营规章,做到有计划、有活动、有总结、有台账,积极推进“小竹笋成长记”项目规范化运营。将“小竹笋成长记项目”列入年度社区为民项目计划,积极争取区住建局、区妇联、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各类专项资金近百万元,保障经费和资源投入。整合全社区资源,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目前共有4家社会组织、3家学校、社会爱心企业等共同参与该项目建设。
聚焦一米高度,“童”创友好空间
居民学校在竹西社区支持下,进一步提升课程教学环境,统筹布局“室内+户外+路径”教学空间,利用开放大学教室、儿童之家、大讲堂、舞蹈室、图书馆和多功能活动室、幼儿托育园等儿童活动场所,卫生服务中心、幼儿园等企事业单位,全力打造了“5分钟”儿童友好教育空间,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北侧到社区幼儿园设置儿童出行路径,形成医、育、行、教、乐“五位一体”特色儿童空间。
据介绍,去年社区对3000平方米社区4-18岁少儿活动基地进行提档升级,引入社会组织,开展系列主题鲜明、寓教于乐、生动活泼、健康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针对0-3岁的婴幼儿专门打造了托育园,配有专业的护理保健老师全天候教学,也增加了家长课堂,社区居民学校依托以上阵地资源,开展了更加精细化的适合各年龄层的社区教学课程。
同时,还为社区居民学校的儿童打造提供自然体验、户外游乐空间,打造儿童教育宣传长廊,“小竹笋”成长广场阵地,配置特色趣味的儿童活动场地。
依托资源优势,“童”享暖心服务
该社区探索“诚信+儿童友好”模式,打造“明月小天使”儿童服务队伍,在充分保证儿童安全的前提下,引导儿童参加志愿服务、“红领巾讲解员”宣讲、文明礼仪宣传、环境美化志愿等活动,积累信用积分可以在“竹西全晓”线上平台中的“信用超市”兑换玩具、学习用品。
同时,建立“小竹笋儿童议事会”,议事会成员由社区15名少先队员组成,主要探讨关于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建议,充分提升孩子们的思维敏捷性和表达能力。制定《“小竹笋”童言同议会活动积分兑换规则》和《儿童议事会公约》,引导儿童以“社区小主人”身份,共同参与讨论社区治理与服务。
此外,还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共建,打造3分钟医疗服务圈,为儿童提供超前式全程医疗服务体系,安排巡讲专家在社区儿童中心定期开展儿童健康宣教,并举行义诊和现场咨询。
坚持儿童主体,“童”润文化活动
社区坚持举办儿童主体性文化活动,以“满足全龄段儿童需求”为导向,创塑特色品牌,让小课堂“活起来”“火起来”。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类别的儿童,以“儿童参与+社区联动+共建共享”的方式,整合链接资源,创新主题形式,将自身特色融入其中,形成社区特有的儿童友好品牌项目,社区倾听心声贴近幼儿需求,组织开展面对面询问调查,根据幼儿需求归纳总结出全年主题活动。
同时,以“四季”为切入点,打造全年儿童文化教育活动,春有“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欢悦,夏有“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惊喜,秋有“采菊东篱下”的悠然,冬有“红泥小火炉”的温暖,让竹西社区的儿童在诗、书、礼、乐、茶、画中爱上社区的教育课程,爱上中华文化。
通过打造儿童议事会和参与集体活动,社区儿童交往增加,同伴支持增多。不仅有助于儿童议事会的持续运行和儿童自主性、自治能力的提升,还促进了社区凝聚力和社区认同感的形成,促进社区整体发展。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图文推荐
热门推荐